中國企業瘋搶全球鋰礦
【中國企業瘋搶全球鋰礦】據報道,作為動力電池的核心元素之一,全球鋰資源近兩年一直被中國企業哄搶。近一個多月以來,中國企業就參與了8起鋰礦投資交易,總金額接近200億元。
根據SNE Research的預測,到2023年,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達406GWh,而動力電池供應預計為335GWh,缺口約18%;到2025年,這一缺口將擴大到約40%。今年以來,包括何小鵬、李斌,甚至是馬斯克都曾在公開場合表示,電池供應不足影響到了生產進度。
中國目前共有電池生產廠千餘家,但能夠成規模生產動力電池的企業隻有十餘家左右。數據顯示,今年1~6月,中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74.7GWh,裝車量累計52.5GWh,這就意味著有22.2GWh的產能尚未利用。“電池荒”的病灶在於結構性緊缺。
目前,全球鋰資源輸出主要有兩條路徑,一條是從澳大利亞礦山開采,再運到中國加工成鋰化合物;另一條就是由南美鹽湖提取鹵水,直接在當地加工成碳酸鋰等鋰化合物,再銷售到其他國家。
而目前因礦石價格暴漲,每噸碳酸鋰增加的成本已經超過1萬元。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在鋰礦資源價格上漲成為必然趨勢之下,中國企業在海外大量購買鋰礦,可以確保未來的價格相對比較平穩,並能夠鎖定這些資源。而寧德時代、億緯鋰能等行業巨頭,將是買礦的主力。